好吃的东西是大家都喜欢的,从古至今未曾改变,所以理所当然的美食在各类文化产品中也多有出现,而这些依托于不同时代背景的作品也同样反映出了不同时代人们对于美食的着眼点,或许食物没有变化,但人们的心态变了。

所以接下来我将通过不同时期的经典美食漫画来为大家呈现80-9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的变迁与其背后象征着的社会变化。

80-90年代,一个交流与竞争的年代:对于日本的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很多人可能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那就是富裕或者说非常的浮夸,玩过游戏《如龙》的人应该印象更深刻。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自1985年签订了广场协议以后,为了应对广场协议要求的日元升值可能带来的后果,日本政府通过了“特别综合经济对策”,开始了公共事业大投资,由此带来的经济繁荣将社会上的浮夸风气推向了新的高潮,同时也是泡沫经济时代的开始。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泡沫经济时代,奢侈品与美食成为了人们追求的对象,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人们的奋斗精神更上一层楼,在醉生梦死之下是人们拼命工作赚钱的景象,日本人从50年代后就在奋力重建国家,让日本得以从战争废墟中树立,80年代就是他们收获的季节。

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漫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朝气蓬勃的美食漫画,其主要题材包括三个。

1、日本温馨的家庭生活:这个题材的主要代表我认为是1984年开始连载的《妙厨老爹》。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妙厨老爹的主角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父亲,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理想的男性,身强体壮事业有成,在工作中严以律己要求严格但又不失宽容,在生活中热爱孩子,热爱家庭。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漫画的主题其实并不是美食,而是通过美食来展现男主角的性格与顾家的性子,在一个故事中美食可能就出现一到两次,并且没有对食物进行专门的刻画。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而是通过这些食物引出接下来的剧情或者表达某种情感,不过每一种美食出现后漫画都会给出非常详细的制作方式,也算是一种补充吧。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漫画本身我是很推荐去看,非常有时代感的漫画,虽然说列为美食漫画有些牵强,但是温馨的家庭公司生活搭配上能让人想象的食物绘图与说明还是非常好的一部作品。

80年代的日本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社会,外贸与内需双方同时得到满足,因此日本社会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过的很舒服。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根据统计日本在80年代的人均收入在三百四十万日元左右(约等于四十二万人民币),可以说是非常之高的收入了。

所以作者以饮食作为切入点展示了当时日本白领与中产阶级(漫画里有大车有大房)的生活。

2、日本发达的社会(80年代-90年代初):这个我首推《铁路便当之旅》这部漫画,与上一部漫画一样,也是以美食作为内容的粘合剂,但主要介绍的实际上是日本的铁路文化与机械元素。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这部漫画的主角是一名热爱铁路便当的便当店老板,在结婚纪念日那天妻子允许他离开,开展他梦寐以求的环日本铁路旅行。

然后以男主的视角介绍日本各地的铁路文化与各个车站的特色便当,与《妙厨老爹》简化制作美食的过程不同,《铁道便当之旅》以非常严谨的分析了不同车站便当的区别,甚至会把配菜的产地也标明了。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可能有人会说我为什么会在介绍日本发达社会这一点上选择《铁路便当之旅》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农业物流体系、调味料工业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体系。

农业物流体系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非常重要,体系是否成熟决定了粮食流通的便捷程度,在铁路为主要运输手段的年代想要吃到新鲜蔬菜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一方面因为运输不方便,铁路只能以大中型城市为基点无法深入到更小的地区,且蔬菜保质期有限,所以铁路运输的时代蔬菜更多的依赖于当地供应,只有到了汽车运输的时代蔬菜才真正做到了走进城市的千家万户。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另一方面则是人均冷库保有量,大家都知道冰箱可以保鲜与延长储存时间,而冷库也是同理,作为农业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人均冷库存量是一个评价的重点。

而每个车站都能做出完全不同的便当这需要非常复杂的物流系统(即使是就地取材也是一样的),这个我们日常看不见的体系就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所以我选择这篇《铁道便当之旅》。

3、饮食交流中的文化冲突:这个的话我选择《使馆料理人》,使馆料理人和前两部比起来已经将重点放在了料理上,不过更多的是文化冲突而并非料理本身。

《使馆料理人》的主要故事是作为大使馆厨师的男主在越南的日本使馆中,先后在越南、冲绳、泰国等地用料理面对各种挑战的故事。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作者以外交官与使馆厨师的角度讲述了不同国家与地区在烹饪方面的文化,并且着重强调了每个国家的厨师都对自己的饮食文化深感自豪。

作品开局就是法国使馆负责人自豪与自己国家的饮食,并且断言身为日本人的男主不可能做出地道的法国菜,引得日方很不高兴(话说日本人在料理文化上真喜欢黑法国人啊)。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最后法国主厨和日本主角和好开始交流对于法国料理的心得。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类似的情况在后续剧情中持续发生,剧情总体上很平淡,想要坚持看下去是有点难度。

《使馆料理人》的剧情背景如果不了解日本80年代的外交政策是很难理解的,日本在1977年在经济外交上推行“政府开发援助”(简称:ODA),在80年代初日本加大了相关投入。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其中的重点就是东南亚地区,并且有如下特点:

(1) 总体援助额并不高,比其他援助国要低得多,与其国民生产总值不成比例,因此被其他国家戏称为洒水援助。

(2) 有偿援助的比例很大,与国际开发援助的原则相悖,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援助为有偿(甚至是政治要求)贷款。

(3) 大项目居多,对于直接提高受援助国国民生活水平没有太大帮助,并且附加有很多政治条件。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础后再看这部漫画,才会有更深的认识,这部漫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日本人对于其他国家的偏见,说实话我看的时候也是有点上火的。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包括类似讲述日本中餐厨师的《炒翻天》也是,主厨是个不讲礼貌脾气暴躁的人,随后后续有剧情解释以及行为的正当性,但是还是会让人看的很不爽。

80年代日本美食漫画:更看重故事而非食物本身

总结

可以看出在80-90年代,日本人对于美食的认知更多的依托于其背后的故事与内涵,一种食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人们通过美食来体会这个故事,然后通过故事来升华这个美食。

这在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漫画是非常常见的套路,和现在人们更加关注食物本身不同,我个人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去看看这些老美食漫画的,或许能从中体味到不一样的风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