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第十三届中国漫画家大会暨行业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这场大会,由中国国际漫画节组委会主办、漫友文化和三文娱承办,以“致敬70年:国漫的初心”为主题,邀请了多位著名漫画家、动画编剧、导演、动漫平台和机构创始人,以及游戏、广告、新媒体、公共服务等行业大咖。
大会围绕国漫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展开分享与研讨,设置了主题演讲、圆桌对谈、观众互动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中国漫画家大会演讲和圆桌对谈的部分内容,来自现场实录,略经编辑。

这场圆桌,对话嘉宾有知名漫画家小林老师、《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作者肥志老师、曾创作《踮脚张望》并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的阿梗老师、成功打造“朕说”动漫品牌的朕萌文化联合创始人黄泽涛、十二栋文化合伙人乱乱。
小林老师在圆桌之前的演讲中讲到自己的一些“小心机”。他创作的独幅漫画,触及现代人的常见痛点,非常受广大网友的欢迎。
乱乱认为,互联网传播需要几种属性。一是人设,在互联网上大家记忆时间变短,人们记住的更多的是人设。第二是常规内容的持续更新和传播,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内容进行叠加。第三是用衍生品来将内容实体化或线下化,让内容在线下继续传播。
肥志和黄泽涛分享了他们积累粉丝的历程。
肥志:我觉得阅读量的积累跟读者的需求有关系,我们做的内容是科普的内容。
我们当时在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其他赛道上的内容基本上饱和了,像搞笑漫画、言情漫画等等,赛道基本上饱和。
作为一个新作品的创作团体,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当时考虑另外一个角度:漫画除了娱乐之外,是不是可以有别的价值?所以我们就想是不是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讲知识,讲科普知识和中国历史。经过尝试之后发现它是有需求的,经过大概两年的运营,还有更新,积累到了读者群体。

黄泽涛:总结起来就是过硬的内容,加上更加生动的或者多元化的运营手段。

我们主要的精力是在微信公众号上,我们几乎不会去强调自己有多么专业的来源,更多的是从趣味的方向去发散,去把一些我们觉得历史上应该呈现给大家的或者是大家生活里的一些知识,通过趣味的表达,给大家打开进入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

这样尝试之后发现非常有效,因为读者看到这样的内容,不会觉得很枯燥,他们看到之后可以通过我们的书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就像我们的几个签售会上,有小学生或者一些妈妈带着小孩拿着我们的书来到现场。

我们特别强调一点,内容一定要过硬,在此基础上再辅助全网的推广或者其他微信公众号的互推带来更多的流量,这是运营方面的手段。

阿梗:粉丝不是我日常生活特别关注的东西,我就是在认真做创作,认真地去做教学,以及去分享我的一些生活。

在漫画作品当中,因为《踮脚张望》是长达十年的一部长作品,我们不太着急,就慢慢地一直在画。但是微博、公众号是我们跟读者沟通的桥梁,读者的留言或者私信我们都可以看得到。会有很多读者跟我们反馈说“读了你们的书,会让我们去解决到生活中特别大的难题。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曾经特别沮丧,特别落寞的时候突然间找到了希望的曙光”。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创作过程中特别受到鼓舞的一个部分,所以我觉得可能粉丝量的积累不是我们特别要去关注或者要去运营的东西,这是自然生成的,网络也是我们能够互相形成沟通桥梁的手段和工具,我感谢有这样一个方式和方法。

黄泽涛:创作跟运营是两个议题。像一部电影,有了好的内容之后,它没有好的发行,就是有作品,没有关注,这是最致命的事情。我们前面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出我们觉得可以呈现给大众的一些内容,但是如果没有观众来看,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打击。

运营的目的不是把一些新的粉丝或者新的读者从不同的领域吸引过来聚焦到你这个平台上面,我们应该是把这些新的用户怎么样沉淀到我们的形象或者内容上面。我们是通过主角人物的设定,通过内容的选题,选的一定是跟目标受众相关的选题,这些选题跟他们产生共鸣或者争论,然后再通过我们这个形象设定的讲述、描绘,通过一系列的东西让粉丝去喜欢这个角色,造成粉丝的黏性的增加。

有一个数据可以分享,我们的公众号2018年度的头条点赞率是5.4%,在整个行业里比例应该是1.8%,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数据是行业的3倍。这从侧面反映了粉丝对我们内容的喜欢,这也是他们的黏性所在。我们更多的也是从怎样加深和粉丝之间的交流,去保证黏度。

还有,我们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超过一年的时间在每个周末更新一条纯为了粉丝的评论去做的一篇内容。我们只提供话题,通过粉丝对我们话题的评论,然后增加我们之间的交流,这样黏性也会慢慢增加,这是我们去尝试过的一些小技巧。

乱乱我们公司的作者和运营其实是分开的两套体系,我们很少会让作者直接去做运营或者主管运营,如果让他过分接触市场,会容易被市场绑架

作者带领的团队是内容创作团队,内容是宣发团队,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内容做出来如何让大家知道,然后再变现,宣发这个部门或者运营这个部门其实里面会有两个职责。

第一个职责是如何让好的内容让更多人知道。比如在微博平台我们什么时间点发,发布词是什么样的,怎么上24小时热门,如何跟MCN机构之间互动,如何拿到流量,这都是有考究的,各个平台有不同的玩法。内容数量是一样的,但是在各个平台上传达的方式和形式是不一样的,刚才解决的是用户怎么来的。

另外一个是用户是怎么留的。是通过社区化运营留下来的,还是通过偶尔福利性的方式留下来的,还是通过纯内容的方式来留下来的,每天粉丝的流失率、活跃度、男女比例、城市地域文化,也是整个系统来做。

对一家公司来讲,运营系统,二三十个运营人员可以同时服务好几个作者或者内容创作团队。但是我们很少把内容和运营团队放在一起,因为我们不想互相混淆或者绑架,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小林老师:说到运营和创作,因为我是一个原创作者,我也见过很多很有才华的年轻作者,画得都特别棒。但是中国的漫画会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童心不够。为什么童心不够呢?因为作者一想到自己没钱,马上就失去了他的童心,这是导致童心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特别钦佩日本的很多漫画家,像宫崎骏,老爷子画一辈子还在画。作为一个有才华有天分的漫画家,应该把你所有的精力放在创作上面,不要去想运营的事。只要你做得好,运营自然有人帮你做。这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不要着急去变现,只要你画得好,做到巅峰,钱自然会来。

肥志:对于读者来说,我觉得最好的运营就是更新。你啥都别管,只要内容够好,你每个小时更新都可以,这样的话你的粉丝就越多。另外一个跟平台的选择有关系,比如微博、抖音、快手、B站。在不同平台上的运营还要搞清楚平台的特性,它的用户群体,包括它的规则。比如微博是一个图文的平台,它会有一定的限流机制、奖励机制和首页推广机制,合理地利用这些规则之后,你才能很好地把你的作品跟这些规则结合起来,达到最大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